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深城交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IM体育
发布时间:2023-04-25 11:16:16 浏览:[ ]次

  IM体育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城市交通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动力。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运行大动脉和生命线,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和轨道设施保有量均为世界第一,已初步形成约700个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保障了全国9亿城镇居民每天20亿次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和1亿吨城市物资运输配送,也形成了城市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生命线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交通强国、推进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未来工作重点并做出系统部署。关于基础建设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統筹乡村基础设施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統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一方面,面对空间、资源、环境等紧约束下,交通拥堵、污染排放等“大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人民群众交通出行期望。据统计,全国城镇居民每天平均出行次数为2.3次,平均出行时间为38.7分钟,平均出行距离为8.9公里。而交通运输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4%,特别是公路运输,目前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85%以上,说明了我国城市交通仍然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过往几十年密集建成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在未来 10~15年相继步入寿命周期“下半场”,2006-2020年我国道路规模增长近50%,2020年道路维修养护比例较2006年增长84%,加之各类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日益频繁,设施在服役性能、网络韧性,以及突发事件下社会经济运转保障等方面面临多重严峻挑战。

  美国、欧洲、日本正在建立各自的以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韧性化为支撑的综合化未来交通系统架构。在智能化方面,2020年美国交通运输部发布《智能交通系略规划(2020—2025)》,重点推动新兴技术研发、自动驾驶、完整出行、数据共享、网络安全、加速ITS部署六大行动计划;欧盟2020年9月发布《可持续与智能交通战略》,为欧盟交通运输系统实现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依据;日本2019年发布《智能交通手册 2019》,重点聚焦无人驾驶、ETC2.0服务,构建日本新时期智能交通服务新生态。在网联化方面,各国均在积极推动MaaS顶层设计研究,包括需求精准识别、一体化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研发,并由点及面推广MaaS应用。在绿色化方面,欧盟《交通发展》提出计划到2050年碳减排60%;日本在《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计划到2050实现交通碳中和,发展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在韧性化方面,美国在《交通资产管理计划》服役年限从50年提高到了 75年,寿命增长50%;日本在《长寿命管养计划》力图通过精细化管养,提出以使用200年为目标。

  近代以来,交通科技的代际发展引领了蒸汽化、电气化等多轮世界产业。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构建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支撑的综合化未来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和一致战略行动。城市交通领域是全球竞争力重构和科技创新的必争领域,存在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大国竞争导致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愈加困难。强化交通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塑交通领域科技生态势在必行。中国城市交通巨大的应用场景优势将为智慧交通及大数据智能化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特别是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智能云控平台等发展注入强大需求动力。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必须面向复杂的空间关系、大范围的协同实施及不断创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区域协同的城市设施布局,复杂城区的重大基建决策,涉及更大范围的协同实施、更多利益主体参与、更加复杂的空间关系及不断创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在高度城镇化的地区,城市更新及重大设施建设需充分考虑对周边用地开发、生态保护、商业利益、社会效益、文化传承、民生福祉、法治规范等多方面因素达到多赢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从单一限制因素到地下、地面、地上多市政设施空间预留与工程协调,都需要专业化技术支撑。

  交通行业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行业。该类业务行业跨度广且涉及众多“专精特新”技术与产品,涵盖城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规-建-管-养”全过程,涉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交通、汽车、通信、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新材料等领域。

  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效运营已成为影响基础设施成效发挥的主要因素。随着城镇化发展,各地基础设施及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庞大,随着寿命周期进入“下半场”,管养运维难度增加、养护成本大幅提升,设施安全与城市财政资金面临严峻挑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大都是需要长期服务的系统,需要不断地适配城市发展的新需要,结合技术、政策等外部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应用场景变化不断升级完善。

  交通行业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行业。交通行业既要满足公众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又要考虑交通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实现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例如,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各类交通信息,IM体育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来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并提高出行效率。同时,智慧交通系统也可以通过促进多模式出行(如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等)以及节能减排(如电动汽车)来降低碳排放,并保护环境资源。

  公司以“让交通与城市更美好”为使命,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韧性化,为客户提供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依托“CIM+BIM+TIM”的数字孪生空间底座,基于“专业服务+数字平台”的核心能力,提供“1”个数字孪生与云网数脑,以及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城市交通政策规划与综合治理、重大工程设计与新基建、基础设施监检测与运维、数字化城市管理与运营服务“4”大板块专业服务,为客户创造“数-规-建-养-运”的全周期核心价值。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数字化积累实现了业务能力全面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传统交通大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CIM+BIM+TIM”数字孪生平台,为客户建立城市级、通用型的数字孪生底座,实现全要素空间快速建模、多源异构数据治理及数字资产统一运营。数字孪生平台支持地形、建筑、道路、水系、管道等全要素,基于一体化仿真、BIM、CIM快速建模,通过BIM模型分级加载支持大体量大范围模型轻量化转换展示。同时,在数字空间底座上,叠加人口、岗位、商事主体、城市活动等信息,实现最全覆盖的多尺度空间数据融合应用,为交通运输政府管理部门及企业提供基于数字孪生的核心业务流程再造,支撑数字规划、数字基建、数字运营等业务,实现数据资产显性化、空间价值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一期:本项目为公司与华为等组成的联合体共同承接,项目金额9.74亿元,为全国首个城市级、全领域(覆盖海陆空铁、规建管运)的智慧交通大脑,平台支持接入2万路设备接入,并预留 10万路设备连接能力,未来将拓展接入全市所有交通物联网设备,全面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体系,赋能城市发展。

  福建高速600033)数字孪生及仿真决策平台:本项目为全国首个省域高速公路数字孪生底座,该平台构建超过10万个二、三维静态数字孪生体,实现省域6,156km全高速网实时车流运行动态推演,将为规划决策、公路网设计与建设、智慧管控与安全应急、设施运营运维、高速出行服务提供全过程业务数据载体,实现“规建管运服”一张网协同运营。

  深城交依托国内的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投融资开发和综合治理等专业化人才团队,以及长期积累的融合宏中微观交通模型及CIM工具平台,为城市高层决策者提供城市级的规划政策及交通治理,面向重点片区城市综合开发服务以及面向运营的片区级规划及综合治理。改变传统以经验与小数据为基础的规划模式,依托CIM数字资产平台,支撑交通规划政策咨询、城市综合开发咨询等多类型专业规划咨询服务,引领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的新一代规划模式。

  深圳市轨道五期轨道网络建设规划:率先应用全市级CIM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全面整合多源数据,实现多规融合“一张蓝图”,为各条线路沿线用地、客流及相关设施空间关系提供可视化分析,提供发展现状、客流量对比、覆盖率、综合效益的快速评估和精准网络测试,支撑超640km轨道、500km国铁、220km城际轨道网络科学决策。

  深圳市西丽综合交通枢纽概念及主体建筑设计:该项目由公司参与联合体设计的“共赢的纽带”方案中标,通过融入基础数据、规划管控、BIM模型、城市建设等数据,依托数字空间基础底座,公司体系化支撑涵盖枢纽交通、建筑、设施等于一体的片区综合设计咨询。

  长春市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一揽子项目:该项目是公司“数字平台+专业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全国实现复制的成功实践。报告期内,公司为长春市提供了《长春市快速路系统交通改善方案及仿真评估》、《长春市公共交通优先两年行动方案》、《长春市交通综合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及重点区域交通改善方案》、《长春交通信号配时服务项目》等一揽子项目,通过专业化、数字化、伴随式的贴身服务解决业主痛点。在报告期内,通过系统性的综合治理,长春市高峰期全市交通拥堵指数降低约13%、全网平均车速提高约11%、关键拥堵节点拥堵指数降低约15%、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有效改善、公交可靠度和舒适度有效提升(东部快速路公交快线、面向全业务链条的重大工程设计与新基建

  公司在发挥“交通+设计+景观+智慧”多专业协同优势优势的基础上,针对高度城市化复杂地区的重大基建工程以及新基建,依托数字化平台能力以及涵盖设计、项目管理、监检测、监理、造价多专业全链条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重大通道设计、新基建集成建设以及全过程咨询,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与运营管理提升。

  深圳南山望海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设计:望海路快速化改造将连通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杆项目。本项目在方案决策阶段即引入工程设计专业力量,全过程应用BIM+GIS模型辅助设计,突出“交通+景观+智慧”多专业优势,采用设计师负责制统筹衔接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管理、检测运维等全周期管理,为客户提供多专业融合的重大基建工程设计服务。

  儋州工业园滨海新区连接线(通海大道)工程设计:是公司首次牵头设计的特大转体桥工程,通海大道延长线作为连接儋州环滨海新区与王五产业园两大组团间中长距离客运交通的交通性主干道,承担客运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复合交通功能的交通走廊,其桥梁段总长约1.03km,高架桥上跨现状海南环岛高铁,涉铁主桥采用2*85m转体T型刚构桥,总重量3万吨,规模位列全国前三。

  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土建工程)EPC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承担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EPC建设工程,是公司在智能网联平台建设、集成实施、运营服务全业务链条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范围涉及封闭、半开放、开放三大测试区,占地面积 4.43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含交通工程、交通疏解工程、绿化工程、电气工程、智慧路灯工程、智能化配套工程、交通监控工程等。通过模拟行人车辆等交通参与者要素,信号灯、标志牌、道路标线G、LTE-V、高精度定位等信息环境要素,满足智能网联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定位导航等核心系统以及整车测试需求。

  坪山全域信控路口网联化改造及综合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本项目为对坪山全域信控路口进行网联化改造和综合提升工程提供设计、造价、监理等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公司基于BIM技术构建度数据分析模型,并依托一流的行业资质实力和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团队,协同全资或控股公司检测中心、锦绣城造价、宝安监理等,提供工可研究、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监检测、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实现项目从立项、招投标、设计、建设、运营、运维等全周期专业管理。

  围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韧性化管理运维需求,依托深城交全资子公司检测中心在设施监检测领域的行业积累,以及在TIM平台、智慧化监检测方面的技术创新,深城交全面升级智慧化监检测及运维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工程监检测、机电设施养护运维等服务。

  深圳市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一期-检测板块:为深圳市36座桥梁、54座边坡、4座隧道提供结构监测,通过物联网平台及BIM建模,实现桥梁车辆荷载信息、桥位环境影响、桥梁结构受力与变形、水位变化等等运营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展示,为桥梁结构的性能状态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打造全国首个海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网,成为我国首个城市级交通基础设施集群全要素、全天候、全感知平台。

  口岸办一站式信息平台运营管理服务项目:该项目为莲塘口岸信息平台及设备提供“一站式”专职运营管理,通过监控和管理现有的软硬件,掌握口岸车道实时通关状况,及时反映口岸车道设备运行状态和系统健康情况,从而为莲塘口岸车辆通关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该项目作为公司面向智慧口岸建设及通关业务流程数字化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深城交在既有数字化平台建设业务的基础上,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智能化,采用“平台+服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运营服务。在CIM数字孪生平台及TIM交通运行平台的支撑下,为政府及交通运输企业提供城市级综合治理平台、城市级交通信号管控平台、高速/轨道网络级仿真决策平台、智能网联平台、设施单体/设施群健康主动监测运维平台等十余类平台及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在轨道公交、信控服务、综合治理等业务板块均实现了标杆项目突破。

  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二期工程管理云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管理云IAAS平台、管理云PAAS平台、管理云SAAS平台的设备采购、集成、设备安装;网络接入及测评服务等,是公司面向数字资产运营云控平台业务在城市轨道领域的突破,将提高公司城市交通数字运营和管控平台的开发及新基建集成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增强公司轨道交通数字运营及管控市场影响力。

  智慧宝安交通提升工程二期项目:该项目由公司与腾讯云联合体交付,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工程建设及应用平台建设,实现智慧赋能。通过可计算、可生长的区级共享交通数字孪生底座,连接所有数据,打造规划建设、综合治理、公交出行、运输安全监管、设施健康检测、综合监管服务等 6大软件应用平台。助力宝安达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高质量发展智创高地、大湾区融合发展核心引擎”三项重大使命。

  顺德区道路交通信号智能化项目:本项目集成了国内头部的信号机及云计算厂商技术能力,为顺德区智慧交通 2.0助力升级。项目建成后显著提升了顺德区信号机联网与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接入近500台不同品牌信号机,是国内采用“平台-设备”直连技术路线接入规模最大的统一信控平台实践;项目还深度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及海量算法为管理优化工作提供辅助决策,组建专业的配时调优团队为顺德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改善交通出行品质提供长期服务。

  在业务机会获取上,公司发挥多专业协同优势,形成了“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统筹策划模式,以为客户长期提供前瞻性的规划咨询服务为牵引,以工程设计和大数据智慧集成建设推动规划落地,并提供造价、监理、监检测等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各业务之间在市场资源共享、客户需求理解、技术及数据支持、交付落地衔接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牵引和协同。

  在业务获取方式上,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城市交通建设及管理的相关政府部门及建设投资平台,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及国有资金投资,订单及合同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部分法律法规没有强制要求进行招投标或金额较小的项目,客户通常会根据合作历史、技术水平和市场口碑,结合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招投标法许可的范围内采用直接委托方式。公司依托立足深圳打造标杆项目建立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和品牌声誉,赢得国内众多城市的主动邀请参与解决当地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谋划未来长远规划与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

  公司项目交付以“质量优秀”为前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制定了基于资源池的内部跨业务部门高效协同交付机制,项目经理负责内部资源买卖与管理,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管理负责并接受质量部的“大质量”管控,保障“质量可靠、业绩可见、利润可期、风险可控”。

  规划咨询及设计业务,根据业务类型和项目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管理层级,按照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方案,组建项目团队进行具体实施,并在完成内部评审后向甲方交付最终的规划方案、咨询报告、设计成果等,并获得甲方验收。公司将大数据分析和模型仿真技术应用于咨询与设计服务过程,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问题挖掘和效果评判,为成果的分析决策提供量化分析支撑。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主要涉及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与运维服务等业务内容。公司软件的生产开发采取的是“通用平台及模块研发+定制化开发”的模式,即先通过研发形成内部的通用平台和标准化软件模块,再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二次开发并完成对外服务。系统集成具体业务模式为,在软件开发的基础上,配套采购自主研发(委外生产)的智慧多功能路灯杆、信控机、边缘计算网关等路侧智慧硬件,以及服务器、视频监控设备等品牌硬件,并进行软硬件的集成安装调试,同时根据项目的需求安排施工建设,由公司派出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过程中存在劳务分包。运营与运维服务的主要模式系根据客户需求、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对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并基于系统承担参与部分业务流程操作的运营服务。

  深城交始终坚持以技术领先驱动竞争力提升,2018年以来连续5年牵头承担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检测与灾害防控、5G+车辆网先导应用等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示范项目,建立了“感-知-算-判-治”为核心路径的闭环技术体系,通过自研交通全要素数字孪生平台,支持全要素空间快速建模、动态数据与静态空间分米级精度融合,为规划设计及运营业务升级及业务向大城建领域延伸提供平台化赋能;另一方面智慧各产品线持续研发及升级,逐步构建核心竞争力。

  通过构建数字平台全方位聚合城市及交通时空数据要素,充分应用数据价值赋能专业服务,可以精准科学进行城市交通规划与治理,实现城市的高品质发展。公司通过为客户构建数字化平台承接专业咨询成果与沉淀运行数据,并基于平台与数据提供专业服务团队直接参与日常运营,让平台与数据的价值充分挖掘并持续发挥出来,并以此带动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从一次性项目型商业模式转型为持续性运营型商业模式,从而实现客户、公司、用户等多方共赢。

  我国主要城市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要求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从规划引领发展迈向数据驱动治理、新旧基建融合建设,需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服务商的综合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同时,业务的开展需要具备相关的行业资质、丰富经验,以及当地大量完整的土地、交通、环境、安全、经济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多专业协同与标杆项目成功经验可为客户特定建设和发展需求提供综合性、领先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更能受到客户的青睐。公司拥有大城建(交通、城规、市政、景观、造价、监理等)+大IT(数据、算法、软件等)多专业团队,针对目标项目可快速构建多专业融合与协同的优势,赢得客户信赖并以实际效果巩固客户粘性。

  公司建设有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中心、交通运输部行业研发中心、广东省城市交通数字孪生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交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性能生态路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2018年以来连续 5年牵头承担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检测与灾害防控、5G+车辆网先导应用等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示范项目,2022年新承担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牵头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奖项方面,2022年公司首次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深圳近20年来首个牵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市属国企,同时获二等奖1项,并连续两年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共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各类省部级以上奖项共计300多项。

  通过近30年的数据及知识积累,公司已经形成了“感-知-算-判-治”为核心路径的闭环技术体系,具备行业领先的自研数字孪生平台,积累形成200个知识模块,核心技术已运用至所有所有平台交付项目并为规划、设计等类型项目持续赋能,沉淀为生产赋能的数据与知识资产。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交通大脑、在线仿真、智能网联、智能监检测等重点方向,新增申请各类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120项(同比增长10%);新增授权各类专利111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同比增长133%);登记软件著作权26项。

  规划业务向数字化、产业化、综合化及工程化延伸:报告期内,公司交通规划业务在新能源、港航、低空、物流等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全面完善了“综合交通规划+政策研究”的业务框架,并实现CIM+规划、BIM+三网融合的代表性应用。公司规划业务将持续向产业化、综合化及工程化延伸,一方面持续打造创新引领、多产业、多专业融合的高端交通智库,向上延伸财务经济及投融资咨询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进行业务创新,面向复杂基建方案决策支持、片区交通综合治理及交通运营服务,提升方案设计服务能力;同时进行数字化升级,加强模型对规划方案支撑,并依托CIM+BIM+仿真融合,打造可计算的数字化规划底座。

  设计业务向数字化、设计施工全链条延伸:公司持续推进工程板块设计+代建+全过程咨询+EPC+监检测的设计施工全链条延伸发展,市政设计能力方面增强大通道、大结构、大空间的工程技术设计能力,业务创新方面加强代建、全过程咨询及EPC创新业务落地,同时进行数字化升级,依托CIM+BIM,完善全过程数字化赋能的设计体系,打造公司工程板块数字化设计新名片。

  智慧业务面向中长期运营延伸:公司智慧业务面向中长期运营延伸,实现市场拓展全国化、拓展方式数字化、协同运作平台化。一方面打造交通全要素数字孪生平台,建立能力积累和产品发育的土壤,为业务升级及业务延伸提供平台化赋能;另一方面智慧各产品线持续研发及升级,逐步构建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构建面向客户“顶层设计+平台+应用+专业服务”的全过程整体解决方案。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司在规划咨询、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等各领域均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已构建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大城建(交通、城规、市政、景观)+大 IT(数据、算法、软件)”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团队,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顶层设计和落地能力,同时一批熟悉交通数字模型、精通AI算法的资深IT架构师,为开展智慧运营提供人才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构建了国家级人才领衔、省部级人才支撑、市区级人才中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全年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3人、市区级人才6人,培养博士后4人,新引进博士后2人。

  报告期内,公司形成以深圳为总部,华南、华东、IM体育西南、华北四大区域事业部协同发展的全国化布局,更贴近客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加强总部-区域的业务协同,以总部优势业务的支撑区域事业部业务的孵化与拓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把握机遇,主动出击,全力拓展市场,实现业绩增长。在报告期内全国化布局取得新成效,新业务、新市场均实现重大突破,深圳以外区域全年落地合同同比增长17%,在福建、长春、西安、儋州等市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公司作为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最主要的子公司,协同深智城集团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高标准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依托深智城集团城市级“云网数脑”数字资源,集成物联感知、高速可靠网络、可信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能力,提供从ICT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综合部署设计交付等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具备城乡规划甲级、工程咨询资信甲级、市政及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工程造价咨询甲级、市政道路设计甲级、建筑设计甲级、公路工程检测综合甲级、市政桥梁乙级、市政给排水乙级、风景园林乙级、公路设计乙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检验机构认可证书、水运工程材料乙级资质证书、水运工程结构(地基)乙级资质证书,同时也是广东省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在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方面具备了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认证、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电子智能化一级资质、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一级。在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检测业务方面,形成了行业认证最高、最全的资质体系。

  深城交坚持以“让交通与城市更美好”为使命,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韧性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业务合同、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数字化业务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营业收入36,027.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25%,合同额83,506.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71%。在持续推动数字化业务升级过程中,深城交深刻意识到专业技术服务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人机交互模式,能够更大幅度的发挥专业化能力以及数字化平台的赋能提升作用,逐步形成了以“CIM+BIM+TIM”的数字孪生底座为桥梁媒介,“数字化平台+专业化服务”的业务组合模式,重点围绕城市交通政策规划与综合治理、重大工程设计与新基建、基础设施监检测与运维、数字化城市管理与运营服务“4”大板块专业服务,为客户创造“数-规-建-养-运”的全周期核心价值。基于上述业务模式,公司推动包括组织优化调整、研发体系完善、人员能力建设、人力资源池调配、LtC流程体系等一系列变革举措,持续推动“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组织能力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发生研发费用12,523.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22%,较上年同期增长 0.6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立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连续5年牵头9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成功牵头获批广东省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参与获批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成功担任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城市数字孪生专题组副组长单位,成功立项参编2项国家标准;获得各类奖项近百项,首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是深圳市近 20年来首个牵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市属国企,也是今年深圳市唯一牵头获得两项省科技进步奖的企业;知识产权谋篇布局、全面推进,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两百项,实现数量翻倍,成功获批龙华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标志着深城交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进入新阶段,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知识产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深圳市国资委工作的统筹安排,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科改示范企业”,成为深圳入选的7家企业之一。公司多年来的持续科研成果积累,已转化成为行业领先的“数字孪生平台”应用,全面支撑了公司业务数字化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在深圳轨道五期规划、福建高速数字孪生、深圳市运输一体化平台等多个标杆项目中应用“数字孪生平台”成果,收到业主广泛好评,并成为行业数字化应用标杆;与此同时,公司内部上线使用“深研云”数字化工具平台,已成为支撑规划、设计等业务的重要生产工具。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580.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5%,其中数字化业务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营业收入 36,027.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25%;其中公司在广东省以外实现营收28,123.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83% ,区域布局战略效果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合同金额 172,341.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0%,其中数字化业务合同额83,506.62万元,占总合同金额的48.45%,较上年同期增长70.71%,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落地了NOCC二期工程管理云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采购、智慧宝安交通提升工程二期项目、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土建工程)(EPC)项目、福建高速数字孪生及仿真决策平台等多个标杆项目。公司获评华为2021年度“最佳咨询规划合作伙伴”和“最佳总集合作伙伴”,在智慧交通领域建立了更强的生态伙伴及方案整合与被整合能力。此外,依托数字化赋能规划设计业务,创新业务模式,规划设计业务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规划设计业务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规划咨询业务合同额 47,840.55万元,占新签合同金额27.76%,较上年同期增长8.48%。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构建“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组织的目标,按照打造“科研、生产、销售”的专业化组织以及平台化职能管理组织的要求进行组织优化调整。一是打造高定位高水平前瞻性的科研组织,构建“预研-转化-应用-产品”的闭环路径;二是构建优势整合的专业化生产组织,围绕专业化、数字化、工程化能力建设整合或增设专业部门,形成更深、更宽的技术、业务护城河;三是建立资源统筹与协同管理的区域组织,组建中国区区域组织,协同总部业务能力,强化区域市场销售组织能力;四是搭建高效运转平台化职能组织,实现战略、技术赋能牵引,质量 IT运营管控,政企、财务、人力共享服务,行政、审计总体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数字化能力提升,建立面向全集团的资源能力调配机制,通过在智慧事业部建立PDT+资源/能力中心矩阵式组织运作模式,推行资源买卖,养兵、用兵分离,沉淀专业能力,实现数字化能力的灵活调配,实现人力资源调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与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南京城交院)达成股权合作协议,成为南京城交院控股股东。目前,深城交与南京城交院已积极开展战略与业务融合,整合后,深城交整体形成了“双智库品牌 + 专业化机构(科研+事业部+控股公司)+全国化服务”的集团化组织阵型。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人才“选育用留”工作,提升团队数字化、专业化能力。一是成体系构建人才专业队伍能力,其中规划业务板块人员能力进一步向数字化、运营化能力转型;工程板块重点提升BIM应用能力以及专业化能力,构建专业配置齐全的技术团队,可独立承担路、桥、遂等市政大通道设计以及BIM开发应用、全过程咨询的全链条业务;IT板块重点加强产品能力及平台研发能力建设,形成专业齐备的软件交付资源池。二是构建国家级人才领衔、省部级人才支撑、市区级人才中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报告期内,1人入选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3人次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三是重视引进、选拔、培育优秀人才,完善人才梯队,报告期内2022年共引进人才266人,包括关键人才32人,2022年度共选拔干部46人,145人完成职称评审(其中正高级9人,副高级22人);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质量-进度-成本”全面质量评价及闭环改进管理机制,较好支撑项目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公司委托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完成LTC流程体系变革咨询,成立变革委员会,统筹推进管理变革各项工作,拉通职能管理协同机制,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LTC流程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项目级“四算”、工时及损益管理、质量前置管理等,深入推动项目经理制,持续强化项目正向交付管理及质量、进度、成本等全面质量评价和风险预警,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形成以业绩目标为牵引的大质量运营体系。

  (一)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公司以“全球领先的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为愿景,围绕“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韧性化”核心方向,致力成为规划设计行业先行者、新基建领域引领者和智慧城市生态运营者。

  在业务领域上,围绕“数字化”业务方向,公司将进一步夯实数字平台底座,依托公司多项国家级科研创新成果,构建“数字化全要素”平台,实现数字化规划、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程、数字化运营的全方位业务升级;围绕“网联化”方向,依托创新技术应用,构建精准可靠的大交通运营体系、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为载体推动多方式多业态协同运营,适应自动驾驶发展的弹性管理体系以及以安全为底线的主动管控体系;围绕“绿色化”方向,公司将在业务全链条进一步加强双碳战略、景观环境、生态治理等方向的业务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围绕“韧性化”方向,公司将持续推动面向基础设施长周期的检测监测、运营服务以及设施新材料新工艺方向应用。

  在市场布局上,公司始终以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化组织为目标愿景,将依托深圳的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将成熟业务板块及业务模式,分阶段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全国其他区域、发达国家及地区、“一带一路”辐射区域进行拓展。

  在组织管理上,围绕“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组织建设思路,围绕“四领先一优秀”(技术领先、人才领先、效率领先、成本领先和质量优秀)的战略目标持续进行提升完善,以技术领先驱动业务发展,以人才领先保障技术创新,以效率、成本领先吸引高端人才,实现企业高质量优秀发展。

  2023年,公司将以技术领先为核心,加快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研发应用,推广“平台+服务”业务模式,进行业务横纵向延伸,完善全产业链业务能力,加快全国市场拓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竞争力提升”和“保障稳定性”两大核心主题落实年度关键任务。

  规划咨询板块以规划技术再领先、人才引培增实效为重点,打造高端智库,持续业务创新,提升方案设计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模型对规划方案支持,实现数字化升级,构建“1+3+1”的业务能力和优势;工程板块以加强全链条、数字化、工程化业务能力为重点,推进设计+代建+全过程咨询+EPC+监检测的一体化发展;智慧板块重点加强产品能力建设,完善协同运作平台,打造全要素数字孪生平台,提升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及标准化。

  2023年,公司将重点实现两个业务方向进行业务能力培育,一是重点发展运营类业务,拓展停车运营平台、新能源运营服务等业务;二是依托数字孪生底座能力,培育拓展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营。

  2023年,公司将重点探索产业经济、低空经济、自研硬件产品及新材料新工艺等业务,提前储备能力,争取在市场上实现合同额0-1的突破,同时探索面向新加坡等发达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区域的国际化业务。

  一是在各个环节落实人效指标,实现人效水平稳定提升。面向“售前-交付-管理”的各阶段分解,制定每个环节人效提升的关键措施;在管理阶段,通过流程运作效率提升、知识库建设、采购成本降低、高效行政流转体系等举措提升管理人效。

  二是重点关注关键人才(高潜人才、领袖级人才)的引进,人才梯队、干部梯队的识别、储备、任用及培养,并通过文化及价值观建设,最大化激发组织及人才的活力。加强新团队的引进及建设,同时各部门在现有团队的基础上,加强新业务方向团队能力建设,以及现有团队结构的持续优化及人效提升。

  三是通过科研产品竞争力,实现人效水平质变。完善“预研-转化-应用-产品”的闭环路径,搭建国家级科研载体及平台,实现国家级奖项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打造统一信控平台、高速孪生中台、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等标杆性产品,助力核心软件产品业务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和服务体系,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一是持续升级业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基于数字化能力及城市运营,进一步升级公司业务体系,形成以“数字全要素”底座为基础,“平台+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面向新型城建行业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构建以“创新示范高端智库”以及“数字化基建应用先锋”为主题的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建设,助力市场外部资源推动。

  二是完善预算核算体系,保障财务稳定性。在保障数字化业务、全国化布局的发展预期前提下,审慎进行2023年度预算编制并执行严格管控,IM体育完善业财一体项目级成本预算管理体系,保障全年业绩目标稳定达成。

  三是通过战略业务双向赋能,保障投后稳定性。构建与控股公司高效协同业务管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及授权体系,提升管理效率,防范经营风险;构建“战略-业务-管理”协同机制,成就共同价值。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扰动仍存在,能源粮食大宗商品供应仍受制于地缘风险,全球通胀高位缓降,具有较强顽固性,发达经济体退出前期大规模刺激政策,全球投资消费和贸易进出口明显走弱,海内外金融机构普遍认为2023年世界经济面临较强下行压力。勘察设计行业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作为首要重点工作,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的要求,在地方政府财政逐步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仍将是2023年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投资力度预计不会明显减弱,但投资主体将更多元化,民间资本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能源、环境、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

  应对措施:公司确立了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发展指导思想,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年初以“高质量突破”为主题开展年度战略解码与绩效制定,公司上下统一共识,重点关注稳定性指标和竞争力指标,以技术领先为核心,加快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研发应用,推广“平台+服务”业务模式,充分用好募资资源,进行业务横纵向延伸,构建全产业链业务能力,加快全国市场拓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跨区域业务拓展取得了较好的增长,跨区域业务拓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考虑到我国主要省份、城市均有当地的规划设计服务单位,业务获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此外,公司从事的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竞争更为市场化,智慧交通硬件设备商和系统集成商、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也将该业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且主要以招投标方式获取业务,公司面临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及市场竞争激烈化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运营类业务占比,提升经营稳定性。随着在各重点城市建设的数字孪生平台、数字交通基建集成建设从交付维保期进入运营服务期,将带动智慧交通从增量建设到存量运营、从外延式投资到精细化增值的方向发展,进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公司将依托为客户构建的数字化平台、自有公共服务云平台及专业的运营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国企担当,作为智慧城市交通运营商的先行者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规模化可持续的运营服务之路。

  公司近年来聚焦于打造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内生发展及外沿并购,不断延伸业务链并探索新业务模式,内部专业化业务部门及专业化控股或全资子公司增多,多专业协同要求增大,同时在全国重点区域构建了四大区域事业部,公司管理跨度和纵深加大,若公司集团化管控能力不足,将制约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针对该风险,公司持续推进“战略牵引-技术引领-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文化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发展管理模式,加强高端管理人才引入充实管理团队,推进集团化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优化及授权体系建设,打造快速响应的敏捷组织,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支撑管理改进,提升整体管理效率与效益。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等大型事业单位,由于上述客户有着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审批制度,通常在上半年主要进行项目预算、招标、商务谈判等前期事项,下半年主要验收工作相对集中,多数合同需要在下半年才能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因此公司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了解使用客户项目时间计划和内部采购流程,主动协调并与使用客户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并通过加强公司预算管理来弱化相应风险。

  已有8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510.52万股,占流通A股46.6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7.33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20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00%,股份类型: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03-20)减少10户,幅度-0.07%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扫码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400-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